172

海葬作为一种生态安葬方式,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多样化安葬需求的日益增长,海葬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选择。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海葬活动,更是为这种生态安葬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殡葬领域的协同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联合举办海葬活动,不仅是对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是对三地殡葬工作协同发展的深度推进。通过共同举办海葬活动,三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殡葬服务。

从环保角度来看,海葬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传统的墓葬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而海葬不占用土地资源,将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让其回归自然,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海葬也避免了传统墓葬可能带来的土地硬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文化层面来说,海葬推动了殡葬领域的移风易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丧葬仪式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讲究。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新的丧葬方式。海葬以其简洁、庄重的仪式,让人们在缅怀逝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这种新的丧葬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海葬活动,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为民众提供了一种更加经济、实惠的安葬选择,减轻了民众的丧葬负担。同时,通过海葬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可以引导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环保、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总之,海葬作为一种生态安葬方式,在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的活动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顺应了多样化安葬需求,推动了殡葬领域移风易俗,还为京津冀三地殡葬工作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2024 天津海葬具体时间

171

  1. “碧海寄情,爱在沧溟”——2024 年京津冀骨灰撒海启航活动于 3 月 31 日上午在天津渤海湾举行。

    • 2024 年 3 月 31 日,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民政部门联合主办的 “碧海寄情,爱在沧溟”——2024 年京津冀骨灰撒海启航活动在天津渤海湾盛大举行。上午 10 时,启航仪式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拉开帷幕。活动现场,礼兵神情肃穆、队列整齐,向安眠于大海的逝者敬献花篮。家属代表分享家风往事,深情缅怀已故亲人。公祭人恭诵祭文,歌颂海葬逝者无私大爱。随着灯柱点亮、汽笛长鸣,2024 年骨灰撒海活动正式启航,载有 35 份逝者骨灰的 “国宾 9 号” 撒海专用船缓缓驶向渤海湾。在请灵仪式上,工作人员依次将逝者骨灰交到逝者家属手中后,全体默哀致敬。当船只到达指定海域,逝者家属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登上甲板,将亲人的骨灰轻轻撒入万顷碧波。

  1. 2024 年 “海之眠” 骨灰撒海活动在 3 月 16 日启航。

    • 2024 年 3 月 16 日,“海之眠” 骨灰撒海活动顺利启航。首批活动共撒放骨灰 66 具,其中含代撒骨灰 7 具,参加家属 124 人。今年骨灰撒海告别仪式,启用了全新的背景音乐和追思词,增加了礼仪人员献花环节,提升了骨灰撒海的仪式感和庄重感。追思仪式后,家属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将骨灰和鲜花撒入大海。仪式现场既肃穆又温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引、细心解答和暖心服务得到群众好评。

三、天津海葬活动流程

170

  1. 启航仪式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举行,礼兵敬献花篮,灯柱点亮、汽笛长鸣后,撒海活动正式启航。

    • 2024 年京津冀骨灰撒海活动的启航仪式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盛大举行。现场礼兵神情肃穆、队列整齐,他们向安眠于大海的逝者敬献花篮,表达着对逝者的敬重。随后,灯柱点亮,汽笛长鸣,这庄严的声音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撒海活动的正式开始。在这一时刻,家属们的心情既沉重又充满期待,他们将在这里送别亲人,让亲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归自然。

  1. 载有逝者骨灰的 “国宾 9 号” 撒海专用船驶向渤海湾,到达指定海域后,家属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将亲人骨灰撒入大海。

    • “国宾 9 号” 撒海专用船承载着逝者的骨灰缓缓驶向渤海湾。在航行过程中,家属们的心情复杂,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这种生态安葬方式的认同。当船只到达指定海域,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引家属们登上甲板。家属们小心翼翼地将亲人的骨灰撒入大海,看着骨灰渐渐融入大海的怀抱,他们默默地祈祷,希望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安息。此时,大海仿佛也在静静地倾听着家属们的心声,用它的宽广和深邃接纳着逝者,让他们回归自然的怀抱。

四、天津海葬的优势及影响

170

  1. 优势:流程简便,财政经费补贴、服务全程免费、不保留任何骨灰,有效减轻民众丧葬负担。

    • 天津自 2014 年起建立骨灰撒海财政补贴机制,对选择骨灰撒海的逝者亲属给予每具骨灰 1000 元补贴,火化后直接参加骨灰撒海的,额外增加 1420 元补贴;对开展节地生态安葬的承办单位,给予每具骨灰 2000 元补贴。同时持续推进 “一站式服务”,包括骨灰检疫、保管以及租船、租车、场地等内容。此外,支持拓宽骨灰代撒服务,承办单位可以帮助亲属将骨灰撒入大海,为不能亲自到场参加活动的家属圆一个心愿。这种财政经费补贴、服务全程免费、不保留任何骨灰的方式,使得海葬流程更加简便,极大地减轻了民众的丧葬负担。

  1. 影响: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推动殡葬移风易俗,随着群众认可度提高,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且辐射多个省市。

    • 骨灰撒海这种公益普惠生态安葬方式,有效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顺应了群众多样化的安葬需求,有力推动了殡葬移风易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天津市自 1990 年开启骨灰撒海服务,目前已辐射覆盖十几个省(市、区),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骨灰撒海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节地生态安葬,提升了三地殡葬工作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随着惠民殡葬政策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选择海葬这种生态安葬方式。

五、未来展望

169

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将进一步深化殡葬领域合作,持续推行骨灰撒海活动,推行网上报名,让服务更温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进步,骨灰撒海这种生态安葬方式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和欢迎。未来,三地民政部门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骨灰撒海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一方面,继续推行网上报名方式,让家属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骨灰撒海活动。通过 “天津殡仪服务” 微信公众号、“津心办” APP 等渠道,家属可以轻松完成报名流程,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不断优化报名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易用性,确保家属能够顺利报名。

另一方面,提升服务的温馨度。在骨灰撒海活动中,工作人员将更加注重细节,为家属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从启航仪式的筹备到骨灰撒放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将充满人文关怀。例如,在仪式现场增加更多的温馨元素,如播放舒缓的音乐、设置祈福区域等,让家属在缅怀逝者的同时,感受到温暖和安慰。

此外,三地民政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在资源共享方面,整合三地的殡葬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共同租用撒海专用船、共享礼仪服务人员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宣传推广方面,加大对骨灰撒海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广泛宣传生态安葬的意义和优势,引导更多的人接受和选择骨灰撒海。

总之,未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务实的行动,深化殡葬领域合作,持续推行骨灰撒海活动,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温馨的殡葬服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