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骨灰撒海是全部吗,骨灰私自撒海里犯法吗

-
在台州市办理海葬手续的流程如下:
材料准备
需提供逝者的火化证明、死亡证明(医院或公安机关开具)、户籍证明(如户口本或注销证明),以及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亲属关系证明(如户口本或社区开具的证明)。若委托代办,还需提交公证委托书。预约登记
通过当地民政部门或澜海海撒服务机构提交申请,填写《海葬申请表》或《公益海葬协议书》,登记逝者及家属信息,并选择海葬日期。审核与协议签订
材料审核通过后,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费用及责任。台州椒江区等部分区域对生态葬有奖励政策,如“生前享有”补贴或一次性逝后奖补。参加仪式
按通知时间前往指定码头(如一江山岛海域),携带可降解骨灰盒及鲜花等物品,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完成骨灰撒海及默哀等仪式。
流程图可概括为:准备材料→预约申请→审核签约→参与海葬。具体政策可咨询台州市民政局或澜海海撒服务机构获取最新信息。
-
对于去世三十年的骨灰申请海葬及补贴问题,需结合政策与法律要求综合处理:
申请条件:海葬通常需由逝者直系亲属(如配偶、子女等)作为经办人申请,且需提供逝者的火化证明、死亡证明等材料。若骨灰长期无人认领,部分地区允许殡仪馆在公告期满后按生态葬法处理,但需遵循法定程序(如留存影像、公示等)。
补贴政策:各地补贴标准差异较大。例如,辽宁省对内陆地区户籍逝者每例海葬补贴2000元,沿海地区1600元;上海户籍家属可获4600元补贴(含服务费用);本溪市对本地户籍新增400元/例补贴。非户籍逝者可能需自费(如烟台市对外地户籍收取1500元费用)。
注意事项:需确认骨灰是否因超期存放已由殡仪馆依法处理。若骨灰仍留存,家属需协商一致并提交申请;若已按无主骨灰处置,则无法追溯。补贴通常仅限本地户籍,且需通过民政部门或授权机构(如澜海海撒服务)办理。
建议联系当地民政部门核实具体流程及资格,因政策可能随时间和地区调整。
-
申请骨灰海葬所需的证明材料清单因地区政策差异略有不同,但核心材料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逝者身份及死亡证明:需提供逝者的户口簿、身份证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户籍注销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用于核实身份及死亡事实。
火化证明:骨灰寄存证、火化收据或殡仪馆出具的火化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以确认骨灰来源合法。
申请人身份及关系证明: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以及与逝者的关系证明(如户口簿、公证委托书等)。
其他材料:部分城市要求填写海葬申请表或补贴申领表(如福州市需提交《骨灰海葬补贴申领表》),若骨灰由澜海海撒服务机构暂存,还需提供寄存凭证。
办理流程通常需提前预约,通过线上平台或线下窗口提交材料,审核通过后按通知参与集体海葬活动。具体材料要求建议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澜海海撒服务机构。
-
沈阳市公益海葬费用对本地户籍逝者家属实行全免费政策,并额外提供现金补贴。根据2025年最新政策,沈阳市骨灰海葬补贴标准为每盒2100元,其中1500元用于覆盖海葬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包括往返车船费、食宿费、保险、骨灰溶解罐等物资),剩余600元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给家属。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无需承担任何基础费用,且能获得补贴。
沈阳市户籍逝者家属参与集体海葬时,每份骨灰最多可随行3人,全程免费享受包括专业礼仪、网上祭祀等服务。海葬活动提供大连、营口、丹东三个方向的撒海地点选择,2025年计划完成5300盒骨灰撒海。需要注意的是,70岁以上老人及13岁以下儿童因安全限制无法参与活动。
该政策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三次上调补贴标准,旨在推广生态安葬并减轻家庭负担,补贴资金来源于省市两级彩票公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