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搜索结果,老人的遗愿选择海葬是合法且应被尊重的,但需符合法定程序,具体分析如下:

一、海葬的合法性及法律依据

  1. 尊重遗愿的合法性
    我国《》明确规定,自然人有权通过遗嘱处分个人财产或安排身后事,包括选择安葬方式。若老人生前明确表达海葬意愿(如书面或口头遗嘱),子女应尽量遵循其遗愿,这既是法律要求,也是对逝者意愿的尊重。例如,广西、京津冀等地均有案例显示,家属通过海葬实现逝者“魂归大海”的愿望。

  2. 口头遗嘱的有效性条件
    若遗愿以口头形式提出,需满足以下条件才具法律效力:

    • 在生命垂危等危急情况下订立;

    • 有两名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

    • 危急情况解除后未以其他形式重新订立遗嘱。否则可能因形式瑕疵导致无效,需按法定继承处理。

二、海葬的实践要求

  1. 需办理合法手续
    个人不可随意撒放骨灰,必须向殡仪馆或民政部门申请,提交亲属关系证明、《骨灰寄存证》等材料,经审批取得《骨灰撒海许可证》后方可进行。例如,广西、沈阳等地由民政部门组织集体海葬活动,确保程序合规。

  2. 生态与政策支持
    海葬作为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受国家政策鼓励。多地提供补贴(如北京每例补贴4000元)并建设纪念设施,如广西生态安葬纪念园、天津海葬纪念广场等,兼顾环保与家属祭扫需求。

三、违背遗愿的法律与伦理后果

若子女无正当理由拒绝执行合法遗愿,可能涉及违反《民法典》关于遗嘱执行的规定,其他继承人可提起诉讼要求履行。伦理上,违背遗愿易引发家庭矛盾,且不符合“逝者为大”的传统观念。

综上,老人的海葬遗愿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子女应尽力实现。国家通过政策简化流程、提供补贴,进一步保障了这一选择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