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手续办理完成后,家属通常会收到明确的后续安排通知,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1. 审核通过与通知

海葬申请提交后,相关部门会审核材料(如逝者身份证明、火化证明等),确认无传染病或放射性污染风险后,根据天气、海况等因素确定具体海葬日期,并通过电话或信函通知家属。例如,上海地区会在活动前3-5天通知集合时间和码头地点,大连则提前一周通知。

2. 登船前的准备

家属需按通知携带身份证明、骨灰寄存证等材料到达指定码头,部分城市会统一发放海葬用品(如降解罐、花瓣、手套等)。建议穿着防滑鞋和保暖衣物,行动不便者或孕妇可能被限制参与。

3. 海葬仪式流程

仪式通常包括默哀、骨灰撒海、献花等环节。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家属将骨灰降解罐投入指定海域(如上海的长兴岛至横沙岛海域),全程需遵守安全规定,禁止自带骨灰盒或易燃物品。

4. 后续事项

  • 纪念凭证:仪式结束后,家属会获颁《海葬证》作为纪念,部分城市(如大连、上海)还提供财政补贴,需通过银行账户发放。

  • 祭祀安排:历年海葬家属可凭《海葬证》参与集体祭扫活动,但人数通常限制为每户3人。

5. 特殊情况处理

若因天气原因延期,家属需服从统一调整。非户籍逝者可能无法享受补贴,但部分城市允许免费参与(如上海提供非沪籍家属免费名额)。

综上,海葬手续办妥后,家属需密切关注通知,按要求参与仪式,并妥善保管相关凭证以便后续祭奠或补贴领取。具体细节可能因地区政策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