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公墓土葬转为海葬的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结合多地政策及服务规范整理如下:
一、申请与材料准备
联系相关部门:需向当地民政部门或殡葬服务机构(如殡仪馆、海葬承办单位)提出申请,部分城市设有专门的海葬服务窗口或线上预约通道。
提交材料:需提供逝者的火化证明、骨灰寄存证、经办人身份证及亲属关系证明(如户口簿复印件),部分非本地户籍需额外提供逝者户籍材料。
二、审核与登记
资格审核:民政部门或海葬服务机构审核材料后,符合条件的会签发《骨灰撒海许可证》或类似文件。
登记排队:公益性集体海葬通常需排队(部分城市排期较长),私人定制海葬可更快安排。
三、骨灰处理与仪式安排
骨灰准备:需使用可降解骨灰盒或容器,部分地区要求将骨灰研磨成粉状以便撒放。
流程确认:与服务机构约定海葬时间、船只及仪式细节(如告别仪式、鲜花伴撒等)。
四、参与海葬仪式
集合登船:家属携带骨灰至指定码头,统一乘船前往海域;私人定制服务可能提供专车接送。
撒放骨灰: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将骨灰与鲜花伴撒入海,行鞠躬礼并完成纪念仪式。
五、后续事项
领取证书:海葬结束后颁发《海葬证书》,部分城市提供纪念平台供家属缅怀。
费用说明:公益性海葬多免费(本地户籍)或补贴,私人服务价格从千元至万元不等。
注意事项:
需所有直系亲属同意,存在争议无法办理。
私自撒海属违规行为,必须通过合法渠道。
流程图可概括为:申请→材料提交→审核→骨灰处理→登船撒放→领取证书。具体细节可能因地区政策略有差异,建议提前咨询当地民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