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13年起便持续推行骨灰撒海活动,作为节地生态安葬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已形成常态化机制。以下是综合相关信息的回答:

一、骨灰撒海仪式情况

广西的骨灰撒海活动由自治区民政厅主导,北海市作为常设举办地,每年定期在北部湾海域举行。截至2024年,已连续举办12届,累计超2.2万例骨灰通过海葬回归自然。活动流程包括:

  1. 仪式环节:在北海生态安葬纪念园举行告别仪式,家属通过鞠躬、默哀、撒鲜花等方式缅怀逝者,随后由船只将可降解骨灰罐运送至指定海域撒放。

  2. 政策支持:政府对参与家庭免除费用并给予奖补(如集体花坛葬奖励800元/具),同时投资建设纪念设施,如海葬文化长廊、刻有逝者姓名的悼念墙等。

  3. 社会反响:参与者逐年增加,2024年单届活动撒放骨灰达3485例,较2013年增长显著,体现了公众对环保安葬方式的认可。

二、广西骨灰盒选择特点

根据搜索结果,广西骨灰盒材质以实木类为主,兼具环保与个性化需求:

  1. 材质分类

    • 高档实木:如金丝楠木、红木等,价格在1000-3000元以上,具有天然防腐性,适合追求传统与耐用的家庭。

    • 普通木质:松木等价格较低(200-800元),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

  2. 生态适配:海葬使用可降解骨灰罐,材质环保且自动溶解,符合生态安葬理念。

广西通过政策引导与设施完善,推动骨灰撒海等生态安葬方式普及,同时提供多样化的骨灰盒选择,兼顾文化传统与环保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