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行海葬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及部分内陆省份的协作区域,通过民政部门组织在特定海域进行。以下是主要实施地区及特点的综合概述:

1. 沿海城市的核心区域

  • 渤海湾地区:包括天津塘沽渤海湾区、山东烟台芝罘卧佛岛海域、辽宁大连老虎滩菱角湾海域、河北沧州黄骅港海域等,是北方海葬的主要场所。例如,天津自1990年推行海葬以来,已安葬3万余份骨灰,北京虽非沿海城市,但依托天津渤海湾开展服务,1994年至今已撒海近4万份骨灰。

  • 东海及南海区域:上海、青岛、深圳、舟山等地是南方海葬的重要节点。上海自1991年累计撒海4.05万具骨灰,深圳自1998年已撒海3.6万余份,青岛通过常态化服务节约土地300余亩。

2. 内陆与沿海的协作模式

部分内陆城市通过与沿海地区合作实现海葬。例如,深圳与贵阳签订协议协助内地居民骨灰撒海,宁波联合金华、嘉兴等内陆城市开展跨区域海葬。北京、河北等非沿海省份也通过天津等地的海域提供服务。

3. 政策支持与生态推广

全国28个省份出台节地生态安葬政策,对海葬提供补贴。例如,天津对户籍逝者减免2000元费用,上海补贴3000元,温岭甚至推出“生前奖励”政策。这些措施推动海葬从沿海向全国辐射,形成“生态葬”改革的重要方向。

4. 文化接受度提升

随着观念转变,海葬参与者从沿海居民扩展至军人家庭、环保人士等多元群体。京津冀联合海葬、舟山文化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公众接受度。

综上,中国海葬以沿海城市为核心,通过区域协作和政策激励逐步覆盖全国,成为兼具生态意义与文化价值的安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