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去世后骨灰撒海(即海葬)是合法的殡葬方式,但必须通过正规程序申请,私自撒海属于违法行为。以下是综合相关信息的详细解答:

1. 海葬的合法性与政策支持

海葬作为一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逐步推广,并得到民政部的明确支持。多地政府(如铁岭、天津、大连等)通过免费服务、经济奖励(如每具骨灰补贴400-1502元)鼓励海葬,以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大连市2025年海葬服务为户籍逝者提供免费仪式及《海葬证》,并发放400元奖励。

2. 海葬的环保性与安全性

骨灰主要成分为无机物碳酸钙,经高温火化后无有害病菌残留,不会污染海洋环境。撒海地点需经国家海洋局或生态环境部审批(如大连黄海区域),确保水动力充足、骨灰快速稀释,对生态影响可忽略不计。

3. 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

  • 申请条件:需逝者生前意愿或家属同意,且无传染病等污染风险。

  • 材料准备:死亡证明、户籍证明、骨灰寄存证等。

  • 执行方式:由民政部门或指定机构(如大连海缘管理有限公司)集中组织,使用可降解容器,在指定海域举行集体仪式。

  • 禁止行为:私自撒海(如福建案例)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因违反《殡葬管理条例》及破坏渔区生态。

4. 文化意义与社会接受度

海葬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曾倡导。尽管传统观念仍影响普及,但越来越多民众(如党员干部、高校教师)选择海葬,认为其兼具环保性与精神传承价值。

总结

骨灰撒海合法且受政策鼓励,但必须通过民政部门申请并遵守法定程序。私自撒海不仅违法,还可能破坏生态。建议家属咨询当地殡葬管理机构,完成合规手续后参与集体海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