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海葬是一种环保节地的生态安葬方式,其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综合各地政策及服务指引整理如下:

1. 前期准备与报名

  • 材料提交:家属需提供逝者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户籍注销证明(或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等材料,部分城市要求非本地户籍需额外付费或提供暂住证明。

  • 报名方式:可通过线上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穗好办”APP)或线下机构(如殡仪馆、海葬办公室)登记,签订服务协议并确认费用(部分公益项目免费)。

2. 骨灰处理与暂存

  • 环保包装:骨灰需装入可降解容器(如降解罐或专用绒布袋),禁止使用非环保材料。

  • 暂存服务:部分城市提供骨灰免费暂存1年,等待海葬活动安排。

3. 告别仪式与登船

  • 告别仪式:包括默哀、恭读祭文、鞠躬礼、献花等环节,具体流程由服务机构或民政部门组织。

  • 登船要求:家属需按指定人数(通常2-4人)携带骨灰登船,需服从安全指引,高龄或患病者可能受限。

4. 骨灰撒海环节

  • 海域撒放:船只抵达指定海域后,家属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将骨灰通过传输带或手动撒入海中,伴随鲜花或花瓣,并行鞠躬礼告别。

  • 环保规范:确保骨灰完全降解,禁止抛撒非环保物品。

5. 后续服务与补贴

  • 证书发放:活动结束后颁发《海葬证》,用于后续祭奠或补贴申领。

  • 补贴申领:符合条件者(如本地户籍)可申请补贴(如上海4600元、大连400元),需提供银行卡等信息。

备注

部分城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家族式海葬)或附加福利(如免费刻碑祭奠)。流程细节可能因地区或天气调整,建议提前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