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撒(骨灰撒海)是一种生态安葬方式,将逝者骨灰通过专业仪式撒入指定海域,使其回归自然。根据搜索结果,近年来选择海撒的人数显著增长,反映出公众对绿色殡葬理念的逐步接受。

海撒的普及程度

  1. 北京的数据:北京市自1994年推行海撒以来,截至2024年已有3.4万余名逝者选择此方式,年均参与量从早期的上百份增至如今的4000余份。例如,2015年撒海量为2024份,而2024年仅北京户籍逝者的年撒海量已突破4000份。

  2. 全国趋势:其他地区如广州、天津也通过补贴政策推动海撒。天津对户籍逝者减免2000元费用并给予奖励,报名人数逐年上升;广州自1988年累计撒海1.2万具骨灰,但占比仍较低(约2%)。

海撒的含义与特点

海撒的核心是“不留骨灰、不立墓碑”,强调精神传承与生态环保。其流程需符合国家标准,通常在指定海域(如天津塘沽)由专业机构组织集体或个性化仪式,包括献花、放飞平安鸽等环节。集体海撒成本较低但需等待,个性化服务则更灵活但费用较高。

选择原因的变化

早期参与者多因经济条件有限或代际关系疏远,如今更多因环保理念主动选择。例如,北京海撒群体中环保志愿者、党员干部比例增加。惠民政策(如免费基本服务)也降低了参与门槛。

综上,海撒虽与传统“入土为安”观念相悖,但随生态意识提升和政策支持,正被更多人接受,成为一种兼具环保意义与仪式感的现代安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