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骨灰撒海(海葬)是国家允许的殡葬方式之一,但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法律依据与许可条件

  1. 合法性
    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护法》,公民有权选择骨灰撒海作为生态安葬方式,但必须通过合法途径申请。例如,《海洋倾废管理条例》明确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包括骨灰)需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倾倒许可证,未经批准擅自撒放骨灰属违法行为。

  2. 区域限制
    骨灰撒海需在指定海域进行,通常要求离海岸线至少12海里以上,且必须在生态环境部批准的海域内完成。例如,汕头市将海湾大桥外海域设为专用海葬区,并配套专用船只和设施。

二、操作流程与监管要求

  1. 申请程序
    家属需向民政部门或授权单位提交申请,提供逝者火化证明、海葬意愿证明等材料,经审核通过后由官方组织集体海葬活动。私自撒放骨灰(如福建案例中个人租船撒放)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2万元)。

  2. 环保规范
    海葬需使用可降解骨灰容器(如海泥或秸秆制作的降解罐),禁止使用污染性材料,并需配合环保部门监督。活动全程需符合文明、安全原则,避免污染海洋环境。

三、政策支持与地方实践

国家鼓励节地生态安葬,多地提供海葬补贴和服务。例如:

  • 三亚市:户籍居民可免费参与公益海葬,并获2000元补贴。

  • 天津市:户籍逝者家属可享2000元减免及额外奖励。

  • 汕头市:自2011年起实行集体免费海葬,政府承担全部费用。

结论

国家允许骨灰撒海,但必须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并遵守环保、区域及程序要求。建议家属咨询当地民政部门,参与官方组织的集体海葬活动,既合法合规,又能享受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