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是一种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的生态葬法,其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前期准备
资格确认:家属需确保逝者骨灰已火化并装入可降解骨灰盒(或环保袋)。部分地区要求提供火化证明、死亡证明及申请人身份证等材料。
申请登记:联系当地民政部门或海葬服务机构提交申请,填写表格并预约时间。部分城市提供免费集体海葬服务,需提前排队(如北京、上海等地需等待数月)。
2. 出海仪式
登船准备:家属携带骨灰及证件到达指定码头,工作人员核对信息后登船。通常每场仪式限10-20位家属参与。
航行至指定海域:船只驶向离岸3-5海里(约5.5-9公里)的环保部门划定海域,途中可举行简短悼念活动。
骨灰撒放: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家属将骨灰与花瓣混合后撒入海中,可降解容器约30分钟内溶解。部分机构提供GPS定位服务,记录撒放坐标。
3. 后续事项
颁发证书:仪式结束后,家属会收到《海葬纪念证》,部分城市凭此可申领补贴(如深圳补贴3000元)。
环保要求:严禁抛撒塑料、金属等非降解物品,违者可能面临处罚。
注意事项
海葬受天气影响较大,若遇大风浪可能改期。
部分海域(如军事区、生态保护区)禁止撒放,需严格遵守航道规定。
海葬全程约2-3小时,费用因地区差异较大,集体海葬通常免费或仅收船费(人均200-500元),私人定制服务可能需数千元。这种形式既节约土地资源,又实现了回归自然的理念,近年选择率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