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作为一种环保、节地的生态安葬方式,其申请流程通常需通过民政部门或指定机构办理。以下为文字版流程说明(注:实际申请需以当地政策为准,本文无法提供图片,但可参考以下步骤制作流程图):
一、前期准备
材料提交:申请人需携带逝者火化证明、身份证明、直系亲属关系证明(如户口本)及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或殡仪馆领取《海葬申请表》。
资格审核:部分地区要求逝者为本地户籍,非本地户籍需提供暂住证或长期居住证明(如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政策较宽松)。
二、申请登记
选择服务机构:通过官方渠道(如“中国殡葬协会”官网或地方民政公众号)查询定点海葬单位,部分城市需提前1-3个月预约(如北京每年春季/秋季集中组织)。
填写申请表:明确参与人数(通常限2-3名亲属)、骨灰处理方式(是否混合撒海)及是否需要仪式服务。
三、费用与手续
费用说明:公益性海葬通常免费(如深圳、青岛),部分城市补贴500-2000元;若选择个性化服务(如包船、鲜花仪式),需自费1000-5000元不等。
签订协议:确认时间地点后,签署《骨灰海葬承诺书》,领取环保骨灰盒(可降解材质)。
四、参与仪式
活动当日,家属携带骨灰至指定码头,乘船抵达划定海域(通常距岸3-5海里),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完成撒海,部分城市提供GPS定位记录服务。
五、后续事项
领取证书:15个工作日内可获取《海葬纪念证》,凭此证可申请减免基本殡葬费用。
纪念服务:部分城市设有线上哀悼平台或集体公祭活动(如天津每年清明举办海葬公祭)。
如需可视化流程图,建议用以下结构设计图片:
横向时间轴:标注“申请→审核→缴费→出海→纪念”5大节点;
分支标注:材料清单、注意事项(如晕船提示)、联系方式等;
配色方案:蓝白色调突出海洋元素,关键步骤用红色图标强调。
(注:具体政策请咨询当地民政局,部分内陆城市可能需转运至沿海合作单位办理。)